第(2/3)页 他昨天跟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签署了一揽子协议,几个小时前才从上沪回到京城: “之前总下意识觉得咱们的CAAC认证比EASA、FAA矮一截,担心用户不认可,结果反而是人家石油土豪看得更透彻,根本没拿适航互认协议当回事,直接表态只要CAAC认证通过,他们就同步认可……” 刘永全点点头: “局势的变化确实太快了,尤其是最近这大半年,咱们正面硬抗华盛顿的全方位压制,最后反而占据上风,让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自己人终于开始意识到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张振华闻言自嘲地笑了一声:“不说别人,连我的心态都还不是很能调整过来。” “具体工作中不适应也是难免的,只要慢慢习惯就好……” 说话间,投影已完全就绪。 常浩南不再寒暄,点开一个标注着“变几何分流环三维流场拓扑降维分析”的加密文件。 一组高度抽象、由复杂拓扑结构和偏微分方程构成的框架图显现出来。 “好了,叙旧和感慨先放一放。” 他清了清嗓子,正色开始今天的正题: “在座的都是航发领域的老兵了,空气动力学又是应用N-S方程通解最直接、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所以今天这个会,我就不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念叨了。” 常浩南轻点鼠标,切换投影画面。 一个结构精巧复杂、呈环状分布的机械装置三维设计图占据了整个屏幕。 细密的连杆、精巧的铰接点、层迭的扇叶结构清晰可见。 他用激光笔的红点指向屏幕上的环状装置:“这是永全同志三个月前提交的,用于第五代‘涡扇25’双变循环发动机上面的变几何分流环设计方案。” 说着看向左手边的刘永全。 后者身体微微前倾,点点头然后介绍道:“是的这个分流环是涡扇25实现‘三模式’,也就是亚声速巡航涡扇、超声速涡扇、高速涡喷之间无缝切换的核心作动机构之一,它整体集成安装在风扇出口后方、高压压气机入口之前的中介机匣上。” 他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着关键结构: “核心结构是成对出现的母扇叶,根部通过精密转轴铰接固定在中介机匣的内端壁上,而在每片母扇叶的上下表面,又分别铰接着一片更小型的子扇叶。整个机构的核心动作逻辑是:当分流环需要从聚拢状态(高涵道比,涡扇模式)向扩张状态(低涵道比,趋近涡喷模式)转变时,涵道比随之减小。” “动作的动力源由电控液压系统提供,通过作动筒驱动一套精密的空间多连杆,该机构首先带动母扇叶围绕其根部铰点进行精确的角度偏转。与此同时,连杆机构会联动一组锥齿轮副,同步驱动子扇叶,使其精确地旋转嵌入到相邻母扇叶之间因扩张而产生的间隙区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