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标说道:“父皇,侄儿身为太子,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心律’虽是父皇所推,但若其弊大于利,侄儿便不能坐视不管。” 朱元璋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朕也知晓这‘心律’有诸多弊端。可如今已推行开来,若贸然收回,恐生变故。” 朱标说道:“父皇,此事可徐徐图之。先在朝中宣布暂停‘心律’的执行,待寻得妥善之法,再行定夺。”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如此……也好……标儿,此事便交由你去办吧。” 朱标心中一喜,急忙叩首道:“多谢父皇!父皇放心,侄儿定当办好此事。” 朱元璋微微闭上眼睛,说道:“标儿,你退下吧。朕累了……” 朱标站起身来,再次叩首道:“儿臣告退。父皇保重龙体。” 回到东宫,朱标立刻召集了自己身边的几位心腹谋士。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容。 朱标将与朱元璋商议的结果详细告知众人,一时间,书房内议论纷纷。 “太子殿下,此乃明智之举。暂停‘心律’执行,可先安抚朝中百官与民间百姓之心。”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谋士捋着胡须说道。 “但后续之法,需谨慎斟酌。若处理不当,恐再次引发动荡。” 另一位年轻谋士皱眉说道。 朱标微微点头:“诸位所言极是。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议出一个既能弥补‘心律’弊端,又能维护天下稳定的法子。不知各位可有良策?”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老谋士缓缓开口:“殿下,依老臣之见,可恢复部分科举取士之制,选拔贤能之士入朝为官。同时,加强对官吏的监察考核,以实绩论赏罚,如此,或可改善官场风气。” 年轻谋士眼睛一亮:“此计甚好。科举取士可广纳人才,让有真才实学之人得以施展抱负。而严格的监察考核,则能约束官吏行为,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朱标听后,心中暗自思索。 这科举与监察之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官场问题,但如何具体实施,还需细细考量。 “此法可行,但实施细节还需完善。比如科举的科目设置、监察的机构与权力划分等,都需慎重规划。”朱标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又开始围绕这些细节展开讨论。 一时间,书房内气氛热烈,各种想法与建议不断涌现。 而在王府之中,朱瀚得知朱标成功说服朱元璋暂停“心律”执行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系统,签到。”朱瀚在心中默念。 “叮!签到成功,获得‘火器制造图纸’一份。”系统的声音在朱瀚脑海中响起。 朱瀚心中一喜,火器在大明朝可是重要的军事装备。 “这火器制造图纸,倒是来得及时。” 朱瀚喃喃自语道。他决定将这份图纸交给朱标,让他在朝堂上提出制造先进火器的计划,既能转移朝堂对“心律”的过多关注,又能为大明增添一份保障。 次日,朱标在朝堂上提出了暂停“心律”执行的旨意,一时间,朝堂上众人皆露出惊喜之色。不少大臣纷纷出列,称赞太子殿下英明。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心怀忧虑。一位以严苛著称的御史出列说道:“太子殿下,暂停‘心律’执行虽可安抚人心,但若无新的法度约束,恐官场乱象再次滋生。” 朱标微微一笑,说道:“御史大人所言极是。本宫与诸位谋士商议,欲恢复部分科举取士之制,选拔贤能入朝。同时,加强官吏监察考核,以实绩论赏罚。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朝堂上顿时又议论起来。 支持者认为此法可行,能改善官场风气;反对者则担心科举会引发门阀势力抬头,监察考核也难以做到绝对公平。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朱瀚突然出列。 他向朱元璋与朱标行礼后,说道:“皇上,太子殿下,臣有一事,欲在此奏明。” 朱元璋微微睁开眼睛,看着朱瀚:“皇弟有何事,但说无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