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平野伯!-《魔临》
            
            
            
                
    第(3/3)页
    郑伯爷走了进去。
    里头的空间,很大,这种规制的行台,平时,皇帝可以坐着它巡视天下,战时,则可以在这里摆上地图或者沙盘和众将一起谋划。
    “小成子,给苏先生奉茶。”
    “是。”
    赵成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递给了郑凡。
    郑凡接过茶杯,直接走到正中央的榻子上,坐了下来。
    孙公公见状,眉头微皱。
    其余人上来压车,只是喝个茶,再在里头转悠一下,意思意思也就行了,但这位来自乾国的苏先生,怎么就真的坐下来品茶了?
    而且,孙公公觉得这位苏先生的坐姿,给他一种很不和谐的感觉。
    楚人好浪漫不假,但楚国贵族,也最讲究礼数,吃坐行睡,其实都有讲究;
    而乾国的君子,在孙公公认知里,应该更注重这种礼节才是。
    但眼前这位苏先生坐在那儿,却让他怎么看都觉得不适应。
    因为,
    郑伯爷不是很拘束很正规地坐着,
    而是端着茶,
    大马金刀地坐在那儿。
    什么苏先生,
    什么姚师子弟,
    现在,
    可以挥手说再见了。
    郑伯爷用杯盖刮了刮面上的茶叶,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
    孙公公一开始没说什么,
    但等了一会儿,
    见苏先生茶都要喝完了都没起身的意思,而外头,公主的接见已经结束了,都要开始准备宣读太后懿旨了,这苏先生居然还不下来。
    这要耽搁时辰的啊!
    孙公公马上向郑伯爷这边靠近了几步,赔着笑脸道:
    “苏先生,这该下………”
    郑凡微微抬起头,
    看向孙公公。
    同时,魔丸在此时也解开了对郑伯爷气息的屏蔽。
    孙公公当即心里一蹬,身形下意识地后退了好几步,直娘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双眼睛一看向自己,自己居然吓得心里直发慌!
    讲真,
    阉人毕竟是阉人,宫廷生活给了他们很丰富的生存智慧,但一直被圈养的他们,在气势上怎么可能和沙场宿将来抗衡?
    “干爹,干爹怎么了。”
    赵成马上上前,搀扶住了孙公公。
    孙公公好不容易站稳住了,有些狐疑地看向郑伯爷,道:“苏先生,苏先生,时辰要到了,还请………”
    “是啊,干爹,时辰要到了。”
    “噗!”
    孙公公身子猛地一颤,有些不敢置信地低下头看下去,发现有一只匕首,已经刺入了自己的心脏,而握着匕首的这只手,是自己这个新收的干儿子的。
    “为……为什么会……为………为什么………”
    孙公公真的想不通,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自己的干儿子,要杀自己?
    为什么!!!
    赵成将嘴凑到孙公公耳边,小声道:
    “干爹,儿子谢谢干爹这些日子教儿子的道理,儿子会受用一生的,同时,儿子也一直记着干爹的教诲,比如,干爹说过,在宫里最重要的,是要跟对主子。
    干爹啊,替儿子高兴吧,儿子选了一个很厉害的主子。”
    “你………”
    孙公公手抓着赵成的手腕。
    赵成深吸一口气,他其实很敬重这个老公公,他也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就要拿刀子捅向他。
    但他没得选,他当初为了活命捅了自己,现在,也一样是为了活命,继续捅出去。
    孙公公中刀的刹那,
    里头十多个太监中,有一半忽然抽出匕首捅死了身边的同伴,一时间,行台内部,血腥味开始弥漫。
    但因为里面焚了熏香,所以一会儿就又被压制住了。
    郑伯爷倒过茶杯,将剩下的茶水浇在了面前的一座熏香炉里,
    缓缓道:
    “和她说过了,我不喜欢熏香味儿。”
    随即,
    郑伯爷放下茶杯,
    双臂摊开,
    道:
    “替本伯披甲!”
    ……
    “苏先生怎么还没下来?”屈应伦站在自己大侄子身边自言自语道。
    屈培骆倒是不急,反而解释道:“说不得诗兴起来了,在里头写诗呢,乾国文人都这样。”
    屈应伦闻言,点点头。
    这时,
    公主举起了手中的一道圣旨,
    “太后懿旨!”
    出门前,宣读的是摄政王的旨意,这是官面上的文章和流程;
    眼下,在行台出发前,要宣读的是太后的懿旨,圣旨里不方便说的家长里短,就能放在懿旨里说了,因为理论上,后宫不得干政,所以太后懿旨一般不得出宫门,只能对后宫的人来宣达。
    在这里的话,就有点类似于是丈母娘对自己女婿的叮嘱。
    但丈母娘身份尊贵,
    毕竟,摄政王是没登基不假,
    但太后的位置,其实早已经定下了。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行台四周,所有人都一齐下跪,准备听旨。
    而那群巫师,则继续在缓慢行进继续着祷告。
    太后懿旨,是公主亲自宣读的,标志着丈母娘在给自己女儿撑腰。
    “奉天承运太后懿旨:本宫自追随先帝以来,为先帝诞下…………”
    这会儿,大家都跪下来在听着懿旨的宣读,太后的大概意思就是她这辈子就生下一儿一女,这个女儿,是她和先帝的掌上明珠,很是珍重,言外之意就是夫家可不准欺负我宝贝闺女;
    按照流程,太后懿旨宣读完毕后,会让驸马去接旨,这就是接亲的最后一个流程,相当于是从丈母娘手里接过了人家闺女。
    然后,
    接亲队伍就可以开赴夫家了。
    且按照事先宫内管事太监以及礼部的人和屈氏商量的礼仪流程,驸马接旨后也要上行台。
    只不过公主会进行台里头坐着,驸马得站在前面,也就是公主现在宣旨的位置,寓意着为公主开道,在以后的日子,为公主遮风挡雨。
    屈应伦提醒道:“培骆,可以上去了。”
    “是,叔叔。”
    屈培骆缓缓地站起身,
    因为他已经听到最后的话了:
    “吾婿应善待吾儿,愿得百年好合,平安丰顺……”
    这里的吾儿,是指的女儿。
    下面,应该就是“屈氏嫡子屈培骆接旨谢恩。”
    屈培骆已经站起身,走向行台,虽然这是一场政治联姻,但他现在,确实是幸福的。
    因为公主虽说不是妖艳的国色天香,但也是端庄大方,尤其是在今日盛装之下,更是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之感。
    可以说,屈培骆很满意,真的很满意。
    他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但毕竟是第一次成亲,娶的还是现在光彩照人庄严尊贵的公主,他的嘴角,还是抑制不住地在上扬。
    屈培骆甚至觉得,这辈子,有这一天,其实就已经值了!
    真的值了!
    公主宣读到最后一句,
    顿了顿,
    目光,
    先落在了正在向行台走来,甚至已经一只脚踩在行台台阶上的屈培骆,
    随即,
    公主将目光挪开,
    将懿旨合起,
    高声道:
    “大燕平野伯郑凡接旨!”
    屈培骆脸上的笑意还在,甚至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手,哪怕还距离公主很远,因为他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激动和亢奋。
    然后,
    在他上第二层台阶时,
    他才反应过来最后一句话喊的是什么,
    他愣住了,
    他有些茫然地看向四周。
    “………”屈培骆。
    而下方跪伏的一大片王公贵族代表以及本地很多贵族族长们,在此时也纷纷从跪姿中惊愕地抬起头,一片哗然。
    怎么回事,是念错了么?
    但公主念错的是什么,
    就算是念错了驸马的名字,大家都能理解,但前面怎么还念出了什么大燕,什么平野伯,什么郑凡!
    受震惊最直接的,其实是屈氏族人。
    因为他们原本的家主,屈氏柱国屈天南,就是死在燕国那位平野伯的刀下。
    屈培骆看向公主,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要走到公主那里去抢下懿旨,那肯定是假的懿旨!!!
    然而,
    就在这时,
    行台内的帷幔被掀开,
    一名身着明亮甲胄的男子从里面缓缓走出。
    在走过屈培骆面前时,
    郑伯爷还微微侧过头,扫了一眼屈培骆。
    “苏……苏先生,你怎么,你………”
    屈培骆的脑子,现在已经一片混乱了,他真的已经无法理解此时正在发生的一幕。
    “保护伯爷!”
    “保护伯爷!”
    与此同时,
    原本围绕着行台正在祷告的巫师们纷纷撕开自己身上的黑袍,转身从行台下方的凹槽位置里抽出了长刀和弓弩,即刻呈防御阵形对外,将行台护在身后。
    郑伯爷则径直走到公主身边,
    公主转过身,看着郑伯爷一步一步走来。
    她主动迈步过去,迎上郑伯爷,宛若一只温顺的猫,将自己投入郑伯爷的怀中,双手,抱着郑伯爷的腰。
    这种姿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因为先前,她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家公主,现在,却像是一个小鸟依人的乖巧女子。
    郑伯爷一只手搂住公主,
    另一只手举起,
    向四周黑压压的一片楚地贵族挥舞,
    欣赏着他们或震惊、或惶恐、或荒谬、或不敢置信的神情。
    行台阁楼上,
    升起两面大旗,
    一面,
    是大燕黑龙旗,
    一面,
    是郑字旗。
    郑伯爷将公主环腰抱起,
    道:
    “多谢诸位赏脸,来参加本伯大婚。”
    这时,已经近乎疯癫的屈培骆手指着郑凡,大吼道:
    “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谁!!!!!!!”
    所以说,屈培骆是个好人,一个无私的人。
    在这个时候,他居然还当起了托的作用。
    郑伯爷忽然觉得有些愧疚,早知道屈培骆这么上路子,当初的自己,怎么就把人家亲爹给杀了呢。
    然而,
    没等郑伯爷开口回答,
    另一个人却先开口了。
    只能说,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且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们能清晰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
    一如赵成一刀捅死孙公公的果决,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再去瞻前顾后,再去妇人之仁,再去犹犹豫豫,
    其实才是最愚蠢的行为,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等到老去时,回首往昔,才不会后悔,甚至会庆幸,庆幸于自己当年的果敢;
    郑伯爷怀中的公主目光环视四周,
    用先前念懿旨的声音喊道:
    “都给本宫听好了,
    本宫的男人是:
    大燕雪海关总兵平野伯郑凡!”
      
    第(3/3)页